“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科研优秀教师团队介绍
为了促成教师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经学校评审本教师团队于2012年7月成立。团队负责人为建材系教师王玉岚,团队成员由结构工程、材料工程和建筑环境艺术工程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均具有高校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副高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团队师资学历水平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其中:博士1名、博士在读1名,硕士4名,本科2名;团队成员年龄跨度从20多岁至50岁,教师年龄梯队格局合理。
本教师团队针对我国目前地震频发现象,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展开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500万次,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大地震可以直接造成地面破坏、建筑结构物破坏、山体破坏和海啸等直接灾害。同时,会引发火灾、水灾、泥石流、有害气体泄露等次生灾害。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超过四成的国土和七成左右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七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故而地震灾害频发,且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是:强度大,伤亡重和分布广。地震的发生因其突发性、不确定性和作用时间短,导致人员逃生机会有限。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7.1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大地震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本教师团队拟在抗震概念设计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其震害特点,分析其抗震性能,希望能得出有益的结构抗震结论。同时,期望通过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意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