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负责人简介
王末英,女,1964.6出生;
1982.9—1986.7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士
1986.7—2003.3湖北建材学校,高级讲师;
2003.3—至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高级讲师。
科研成果:
近年来,本人注重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在我国水泥工业上的应用;关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技术动态;采取技术革新,对水泥企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提高低品位原燃材料利用率做出研究。2005年至2006年与西藏高争水泥集团方建刚总工一道进行燃烧器新技术的应用和老窑的技术改造,并与2006年8月在《水泥》发表《高原地区湿法回转窑窑灰的处理和四通道燃烧器的引用》论文一篇,第一作者。
与此同时进行教学研究,主编《建筑装饰材料》,2010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图与识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总结了分解跟踪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投影分析与几何作图结合起来,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实现了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立体形状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空间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于2011年2月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报上发表论文《分解跟踪法求球体截交线由难变易》,独撰。
二、课程描述
课程建设现状:本课程是建筑与材料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已在我系全日制本科连续开设四年,同时在我系全日制专科建筑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开设本课程多年。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的教学经验,有配套的实验室、材料展览室及实习基地,拥有一支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学队伍:本课程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2人,助讲1人;40岁以上6人,40岁以下2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3人。该团队现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教材选用:采用杜红秀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本教材是吸取了国内外土木工程材料的新成就、新技术,结合我国相关新标准、新规范编写而成的。本教材内容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在满足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和教学要求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开阔新思路。本书内容涉及土木工程常用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质量要求及材料检验等基本理论和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金属材料、木材、天然石材、墙体材料与屋面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防水材料、绝热材料与吸声隔声材料、装饰材料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等。
课程建设目标:
1) 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和课程体系内容认真落实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等六个课程教学要素。提供图片库、习题库、虚拟模型库等教学资源库。提供教学大纲、电子课件、网络课件、师生交流等网络课程。提供教学录像。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和方式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建筑材料》课程要教给学生最前沿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一学科的知识获取的方法和知识的应用方法,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思维,把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3)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
4) 进一步加强网络化教学,网上有足够的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